重讀自己十多年前對陸東《智者傲行》的讀後感
整理我十多年前寫的網誌,選擇了當中一些歷久常新的內容在 Substack 重新發佈,其中我寫過幾篇對陸東著作《智者傲行》的讀後感,回看自己 28 歲時寫的文章,我又會有甚麽新感想呢?
通告欄
Podcast Ep.2 已發佈,聊聊 HSBC、BTC 及 BRC-20
設立「你問我答 - 問題收集區」收集大家的問題,在日後的 Podcast 解答。如需更詳盡的解說,我會出文輔助。歡迎同學們舉手發問 :)
更新了簡介,設定了本 Substack 的內容發佈目標。
再補完些舊文,將一些 2021 - 2022 年間在 IG 的發佈以文章的方式移植過來。
陸東,何許人也?
我這輩股民印象應該挺深刻,見證了這個來自顯赫家族的股市分析師,在 2007 年大牛市被捧上天,然後又被踩到落地板,之後自立門戶做基金經理,表現似乎都麻麻。但我其實都算是他半個小粉絲,就算我對其信奉的價值投資法有保留,我欣賞他之處是他按自己的方法來分析,不太受市場氣氛影響 (表現優劣就是後話),亦因此,他才會在 2003 年香港走出沙士疫情僅半年後,就已成為港股大好友,繼而在 2007 年當香港股民還未見過 2 萬以上的恒指時,說出恒指合理水平在 2 萬多的話,這個「2」字對當時的股民來說是匪夷所思,他就是按他的分析模型得出這結果,之後恒指果真節節向上,令他成為股民偶像。
有關陸東的背景,可以看 Wiki。
我 28 歲時的讀後感
他的著作《智者傲行》,想當年我都很期待的。本文我回顧了自己十三年前寫的兩篇讀後感,我當時未到 28 歲,只是離開銀行加入創業大軍幾個月:
我是先吐嘈了他的優厚家勢,而這是有需要的。大家都知我經常評論「贏在起跑線」這現象,重點並非我眼紅別人出身富貴,而是若我們分析時沒有盡力排除「贏在起跑線」的影響,就會墮入倖存者偏差的謬誤 (即,李嘉誠、Mark Zuckerberg、Steve Jobs 都是 5am 起床,所以我們就簡單歸納 5am 起床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但其實滿街清潔工人或農夫都是 5am 甚至更早起。),這謬誤令我們看不清事情真相,不利於我們改進自己。
但亦不要經常看不起含金匙銀匙出世的人,你以為他們贏在起跑線,只是你以為他們在你同一個競技場比賽,曼聯有錢?曼城更有錢,他們是在踢英超,不是你在踢的屯門新墟街坊同樂比賽。你覺得他父親十億身家玩哂啦,但他看到的就是他身旁那個漢基的同學的父親是百億身家。
我 40 歲時的重溫
現在快 41 歲的我,經歷過廿年的投資投機打工創業的旅程,今天成為一個 web3 創業者及比特幣信徒,在這些讀後感中我特別抽出陸東說的兩個道理重溫,我有些新感受。
陸東說:「多年以來,我有句金石良言,就是決定一個人可否富貴萬千年,並非升市時其手頭上有幾多貨,因為升市時肯借錢,一定可以有貨;真正秘訣其實在於,跌市時口袋裡有幾多錢。這個道理非常簡單,路人甲,乞兒丙都知道,只是可否身體力行做到而已。」
實在估計不到,上述這段仍能應用在今天的我身上。在 2021 年頭腦發熱,其實明明自己已說過要小心泡沬,Terra 爆煲後自己亦已想像熊市劇本,為何還是無法全身而退呢?在一個大跌市中能保存到實力與在一個大升市中獲利,是同樣重要,甚至有可能更重要 - 因為大跌市中輸突,難以翻身,就算之後再有大升市,都沒有資本投入。
我自我檢討的結果是,要在市況平靜時就先對未來備有幾個劇本,如同我前文所說,對日前比特幣升破 $30,000 的後市,我都有三個劇本,按我歸納的各種因素,排出次序,既要有準備因應因素的變化而改變這次序,但又要有堅持的紀律,不要以一時短期的市場情緒凌駕自己在市況平靜時已設想好的不同場景。
陸東說有一個宿友讀了四年醫科才說想轉系,陸東認為已經是太遲。追求理想不是錯誤的,但在了解自己想追求甚麽時決不可猶豫不決。
陸東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不知道那裡讀醫要多少年?我估是六年?在這個情況,當然不應轉系,應該先完成學位。是否從醫就拿到學位再說。我們說做人又好,做 Startup 又好,換跑道 (即 Pivot) 是很重要。沒錯,Pivot 這事本身的確重要,但 Pivot 的時機同樣重要,既然麵包已焗到一半,你停下不焗,那堆廢品都已是垃圾不能再用,吃亦不能吃,倒不如先完成它,你不吃或許有他人吃。
像陸東上述的這個宿友,就算是想追求醫學以外的事業,都應該要先完成餘下兩年,畢業後再想如何 Pivot。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就是醫科畢業,25 歲獲執業資格,在 33 歲還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但結果卻成為一代漫畫大師。
就用我這新鮮滾熱辣的 Substack 為例。雖然我搞 Crypto IG 都像有年半,但之前的時間成本不大,然後我整頓公司業務後,開始想花更多時間做好市場教育,所以嘗試用一個月去谷 IG,每天寫內容,最終客觀分析表現後,認為 IG 不適合我的內容及目標,就要果斷轉另一種經營方法,所以選擇了 Substack。有關我由 IG 轉移至 Substack,我寫了以下兩篇文
我由銀行打工到加入 Creativework 到創辦 Forbole 都充滿 Pivot 的失敗與成功,日後再分享。
陸東說:「由幾萬上一百萬,不是太辛苦;一百萬上一千萬,很快;一千萬上一億,極快。除非含著銀匙出世,或者阿爸阿媽剩落,否則大部分人第一筆錢一定靠儲;有了少許資本,便要投資,財富才會越滾越大。巴菲特也曾說過,投資致富其實很簡單,就像滾雪球一樣,首先要有小小的濕雪(本錢),跟著找到一條長長的滑坡(大趨勢),投資不論本金多少,重要的是,要盡早開始。」
我是切身感受到「由幾萬上一百萬,不是太辛苦;一百萬上一千萬,很快;一千萬上一億,極快。」「極快」才是問題,來得快去得快,往往是時勢做英雄,一個潮漲,破船都會升起,這類的例子實在太多,而當中有不少人是自以為是因為自己的能耐而用極快速度致富,但原來可能只是時勢做英雄。(所以,雖然我經常吐嘈巴菲特都是贏在起跑線,但其實我是佩服他的,他是 70 年來都能持續超強的表現,這不是單純的贏在起跑線及時勢做英雄所能成就)。
你再細看,這幾句其實大有玄機:三個階段,不見得一定要緊接著出現,中間的過程亦可以很長,而這亦未必是壞事。
陸東說:「順水推舟並非發達之道,要成功,一定要先行,所以未轉勢就要做,然後忍耐,忍耐扒逆水的寂寞,忍耐買完還跌、沽完還升的引誘,心目中堅持着平與貴。」
這段我就不能完全同意。其實若是按再上一段巴菲特的雪球論,其實都是要找到一個趨勢。的確是要忍耐扒逆水的寂寞,前提是這個逆水的回報空間是非常巨大,不是所有逆水都值得扒。(Btw,巴菲特亦是我經常舉的例子)
後記
陸東在 2008 年一直堅持牛市未完,一直錯下去,他之後成立的基金表現都像不理想,很多網民笑他,情況與大家今天笑 Cathie Wood 一模一樣,是一模一樣,我作為跨越這兩大時代的活化石,可以作證。的確,從《智者傲行》的書名已可見陸東當年自視甚高,若不自詡為智者,或許我們又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陸東。但始終,他近日好像復出,希望他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後記的後記:邊條木契借了我這本《智者傲行》沒有還?
比特幣已開始了一場由下而上的財富革命,通過平民百姓的參與來改變由精英階級主導的財富分配規則,令社會發展得更公平均衡,這機會是歷史上絕無僅有,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情況已越來越明朗。Mclarentee 推動比特幣、加密貨幣及 web3 的市場教育,希望令更多人能把握這個機會並獲益於這些科技,令大家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歡迎你轉發這文章給你的朋友,並懇請你向朋友推薦本欄。
笑死人了,個結尾
最尾本 "Game 以載道" 是植入式廣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