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稀釋估值 "FDV" - 幣價的照妖鏡
有不少新的或半新的加密貨幣項目,千呼萬喚,群星拱照,全城熱捧,若單純以市值 (market cap) 看,其估值未算太高,但為何大部份這些幣,一登場不久就會現高位,然後一直跌跌跌?一旦你用完全稀釋估值 (fully diluted value,或 "FDV") 去看,就能發現這些項目的幣價都已貴到離譜,一早押上了未來五至十年可能出現的增長潛力。
通告欄
Podcast Ep.2 已發佈,聊聊 HSBC、BTC 及 BRC-20
設立「你問我答 - 問題收集區」收集大家的問題,在日後的 Podcast 解答。如需更詳盡的解說,我會出文輔助。歡迎同學們舉手發問 :)
更新了簡介,設定了本 Substack 的內容發佈目標。
再補完些舊文,將一些 2021 - 2022 年間在 IG 的發佈以文章的方式移植過來。
引言
(我忘記本文的截圖時間了,大概是在 6 月中稍早,雖然幣價有些過時,但這不重要的,大家套用相同理論就可以。)
大家應該都知,要衡量一個幣價是高還是低,就一定要先知道該項目的市值 (market cap),例如看 CoinGecko,會看到 BTC 及 ETH 的 market cap 分別是 $5,183 億及 $2,106 億:
用 market cap 來作為某幣的估值,大部份情況都會低估了,或者我更應該說,不能只用 market cap 來比較不同幣的估值,用 FDV 是最保守的做法1,但又不能沒頭沒腦地單用 FDV,你要掌握一定的背景資訊才能有意義地利用 FDV。
這個話題我在之前的活動及 IG post 淺淺地提及,但未深入。這次我會用一些例子更細緻地說明。宜留意,這裡除了有客觀的硬知識,亦會有我個人特色,畢竟大家訂閱其實就是想看我的一些個人觀點,若單說「FDV」,問 Google 問 ChatGPT 已有解釋啦。
BTC 與 ETH
上圖可見,ETH 的 FDV 與 market cap 是一樣的,但 BTC 的 FDV 則高於 market cap,何解?
Market cap 是以目前幣價乘以目前在流通的 token 供應 (circulating supply) 得出,在上面的截圖時間,BTC 的流通供應是 約 1,940 萬,幣價是 $26,708, 所以 market cap 是 $5,183 億。FDV,則是用最終供應上限 (max. supply) 或總供應 (total supply) 來取代流通供應,若該幣不設供應上限,就是用總供應來計算 (下文會再解釋)。在 BTC 的情況,眾所周知的是的它的供應上限是 2,100 萬個,預計在 2141 年會到達,所以其 FDV 是 $26,708 x 2,100 萬 = $5,609 億。
但 ETH 不設供應上限,而其總供應其實是與流通供應一樣,所以其 market cap 與 FDV 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