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創業多年的人,跌跌碰碰的經驗已有很多,是自身直覺也好,是關公報夢也罷,在 2017 年構思 Forbole 之時,我們非常有信心成功時機已到,這並非因為 idea,idea 每人都有,我看的是我們這對創始人組合的經驗、價值觀及執行力,都與區塊鏈是絕配,亦包括其他客觀環境因素,例如我們另一公司 Creativeworks 的運作暢順 (再次感謝隊友全力支持,令兩位創始人可以全力投身區塊鏈),我們自身有資源提供基本的 “runway”,當然還有區塊鏈領域正蓄勢待發,前景無限。
基於這信心,我們決定在朋友間找融資,除了發展所需之外,更因為我們想與他們結伴同行。一直以來有不少朋友想支持我們,但說實話我都說服不到自己憑甚麽去問他們,直至我們了解到區塊鏈能改變世界的潛力,我終於有信心及動力去尋求支持。
SAFE
所以我開始尋覓融資方式,發現了 Y-Combinator 的未來股權簡單協議 (Simple Agreement for Future Equity, “SAFE”) 這個容易執行的方法。香港的創投環境乏善足陳,但香港人均淨值其實挺高,我估計身邊能投資 1 至 2 萬美元作初創融資的人應該還是有的。香港初創由機構投資的種子輪,一般是 50 至 100 萬美元,若我目標是 100 萬美元,即我要找到 50 個投資者每人平均投 20,000 美元,難度不低,但我躍躍欲試。
截至去年 10 月為止,我們有 12 位 SAFE 投資者,然後我就暫停募資並專心經營。隨著 Cosmos 生態中的 atoms 及 iris 兩種加密代幣在近一個多月先後在交易所掛牌,我們的淨流動資產及每月現金流足夠 4 人團隊運作 18 個月,以我們至今的輸出,這 runway 非常足夠了。
然後迎來我們在台灣一個多月來最大的 (意外) 收穫,就是我們第 13 個、亦是至今單筆最大的 SAFE 投資,而且是對方主動提出要投資於我們,雙方一見如故,其在比特幣時代已涉足區塊鏈,其經驗直接令我們的見識再有飛躍提昇,我們不只多了一個新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多了一個導師及戰友。
Cold call 創投
2018 年全年,我亦用了不少時間 cold call 創投。我是明知不會有即時效果都去做,而我亦定好止蝕:我只會用 2018 年來 cold call,2019 年起我就不再 cold call,因為我們已在不少區塊鏈創投的雷逹上,有興趣的自然會跟進。
在區塊鏈領域,創投不見得獨具慧眼,由比特幣到以太幣到 Cosmos,大部份創投都錯失機會,因為他們還在用老舊的創投思維去看待區塊鏈:一、沒有維護好 pipeline;二、沒有在鏈圈建人脈 (是鏈圈,不是 shitcoins);三、不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 (巿場有一大班不是以創投形式經營的鯨魚);四、基金的框架不夠彈性處理加密代幣投資,這自然會錯過好的區塊鏈項目。
作為區塊鏈初創,既要尊重創投的意見,但亦不要全盤接受他們的矮化及否定,更不要浪費時間在錯的人上,因為你要極速發展,用最低成本試錯,早做早錯早輪迴,而時間是最貴的。若你想討好每一個人,將一事無成。說到底,只有你最清楚你想走的路,要死,都要死在自己的手裡。
我們至今的發展,令我對「去創投化」的融資方式越來越感興趣,初創在種子階段,是否真的要找創投?去創投化,或許是我心目中 DeFi 理想國的一個核心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