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香港區塊鏈初創同道的建言
若你像我們一樣,是打從心底的一個真正的區塊鏈初創,試圖開發真正能站於前緣的應用 (至少自認為如此),更直接說吧,你認為你有能力真正顛覆某一個傳統領域 (至少自認為如此),我至今的
若你像我們一樣,是打從心底的一個真正的區塊鏈初創,試圖開發真正能站於前緣的應用 (至少自認為如此),更直接說吧,你認為你有能力真正顛覆某一個傳統領域 (至少自認為如此),我至今的小小經驗總結似乎值得分享。
你處於初創早期,你面向的潛在天使投資者亦要明白這點。如果他根本就認為你屬太早期,那麽其實並不是你的項目有問題,是他根本就不適合你,甚至不懂早期天使應要做什麽。很多人不明白投資界其實有好多階段及領域,例如私募及對沖基金,他們完全不是創投這塊的;而創投中,亦有很多是中期或後期投資,而不是早期;早期亦不一定是種子或現在有很多人關注的 pre-seed。
一歲小孩未懂算術就是失敗?
人自受精卵開始,就會極速成長,而成長率是隨時間推移而下降的。初創一樣,第一個月,第一季,第一年,第二年,都完全不同,你會否讓嬰兒一出生就吃固體食物?你會否因為嬰兒一個月大還未懂站立而認為這嬰身有病?你會否因為小孩一歲還未懂算術而覺得這小孩注定失敗?你找一個專注於 pre-IPO 的 PE 去投 A 輪,你找一個專注 A 輪的去投 pre-seed,就是錯配。
若你跟一個不懂作早期投資的人去討論,你可以聽他說什麽,但基本上不用太介懷他說什麽,自己去衡量他說話中值得參考的事,將其化為自己的正能量,但千萬不要被他們擾亂自己。投資界有很多學霸,Ivy league、Russell Group、C9,彼彼皆是,但很多都不擅長早期投資,因為大部份投資界的學霸自己都沒有成功的草創經驗,所以最終能成為阿里、騰訊、Facebook、Uber、Airbnb 等成功的科技公司的早期投資人,永遠都只是佔很少數。大家不要誤解,他們都很厲害,他們或許在 pre-IPO 會投 Facebook,在 D 輪會投 Airbnb,但他們不會在 1991 年投資馬雲,他們不擅長發現未成名的人與事,因為這是另一門學問。廿歲的劉德華、周潤發、周星馳都在跑龍套,誰看得起?更極端的像梵高,死後才被人看得起。
天使是投人
你項目未成功,你的天使投資者,只能是投資在你身上,他們甚至並不是因為區塊鏈而投,他們是因為你而投,這個投資決定往往是電光火石間就會作出,亦只能是信任你的人所作出,有時候這信任在 10 秒內就能建立,有時卻用了十年都未能建立,這是緣份使然。在我的情況而言,有些是看好我們能成就一番大事,有些是看好區塊鏈,有些是為了能趕上科技的高速列車,有些是純椊想支持兩個有想法有毅力沒背景的 80 後香港創業者,無論如何,他們決定投資於你,首重的是對你的信任。
不要見到錢就要
在這階段投資你的人,已知初創是九死一生,已預備好投資會全輸,亦知道要完全信賴你的判斷。你需要分清楚,那些投資人會給你動力,又有那些是給你無益多餘的壓力。不要老是以為是別人在選擇你,你亦要作出選擇,不要見到錢就要,不同的人所給你的每一元都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十鏈九騙 不要為別人「埋單」
如你是做具顛覆性的早期區塊鏈項目 (至少自認為如此),你就要明白,懂區塊鏈的人很少,懂你的人更少。面對仍未信服區塊鏈的人,你就真的要非常慎重。你已沒錢,而時間比錢更稀缺,你已沒時間去說服別人相信區塊鏈,十鏈九騙,你是餘下一個真正不騙人的項目 (至少自認為如此),就不要試圖為別人「埋單」,你沒這閒暇,事實上你更沒這資格,埋單是有錢人做的,你沒錢就沒資格做。你應將時間投放在已相信區塊鏈的人上。若你勉強去教育對區塊鏈還是舉棋不定的人,在成功之前你就會先掛了。
即,你要找的人,應該是兩種。第一種,你給他資料,他一會後就說會投資多少,下一步要怎樣做;或他就直接說不投。
第二種,他會問你問題,但你不應該還在解釋什麽是區塊鏈,什麽是去中心化,什麽是通証 (token),這就像老是在小屋外徘徊又不走進去一樣。你們雙方都應該已打開小屋的門,走進去,探討的應該是你為何選擇 Cosmos 而不是 Polkadot?為何不加入 EOS 這個更大的社區?你為何選擇用商務社交 (例如) 做切入點?對 Casper 有何看法?你的通証如何分佈?有什麽其他項目在解決同樣的問題?而你與他們有何分別?
小心處理 ICO
近月我看到有些香港初創忽然區塊鏈起來,我真的希望他們要小心謹慎。大家還在用去年 ICO 項目的慣常設定,找一些兼職充人頭,說這是自己的團隊,然後又找了一些 ICO 顧問站台,這是傳銷式佈局。大家要留意,在這階段,我只是說這是傳銷,我不是說龐氏騙局,這是大有分別的。有些創業家是沒有惡意的,他們是熱血的創業家,卻被香港的初創絕境逼上梁山,被 ICO 這個泡沬亂了心智,真心以為 ICO 是為初創帶來龧光的融資方法。我曾經都是當中一份子。
你要深徹了解以下這句:「你試圖發幣融資,這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融資,但這不代表你就是區塊鏈項目。」你籌錢的方式,與你的項目,沒有必然關係。巿場不會永遠愚蠢,你們更不要以為去年的 ICO 巿場會以相同方式重現。不,它永遠不會重現。區塊鏈募資規模總有一天會突破去年,再創高峰,但不一定用這方式,而項目亦不可能再是去年這類充人頭賣頭像什麽都沒有的項目。再用 2000 年科網做比喻,泡沬爆破後,到今天我們見到的科網公司規模較當年更大,但你不會再看到做一個網頁列一些點擊數就可以上巿的公司;2000 年納指的泡沬如何虛幻,爆破後如何死寂,都會復活,突破高位,大家迎來真正的科技、數據年代。
所以,若你自問是真正的區塊鏈初創,我建議你要與 ICO 生態接觸,但亦要保持距離,要多聆聽,但亦要堅定,你對區塊鏈要有自己像磐石一樣的信念。你的信念,應該來自你真正全心投入於區塊鏈領域而換來的認知,而不是被 ICO 一時的幻覺所影響。
不被地理局限
區塊鏈其一終極目標是構建分佈式的生態,這不應被地理局限。尤其在香港的初創,經常被看輕的一點是香港巿場太小。所以大家要定義得很清晰 - 你是香港人初創,不代表你一定要是香港初創。香港近年吹起初創要走進內地的號召,對此,我認為大家需多思考,自己在內地有沒有立身之本?你憑什麽在內地發展?你憑什麽與內地初創競爭?巿場大,想分一杯羹的人數就會呈更大的比例上升,若參數不對,你成功的機會不一定會更高。內地巿場龐大,幅員廣闊,這就不容置疑的了,若能成功進軍,當然有豐碩果實,但在此前,初創應要看破幻覺,才能找到一條能走的路。亦不應被預設前提局限,不應該覺得有些地區必不宜留,有些地區必定要去。變幻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