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部份初創先成功起來 - 明顯不過的港府理念
與一位香港初創聊天,他說跟一位 VC 聊香港的初創融資環境,令他覺得香港初創環境已死,香港政府只會投資在 「star up」 而非 「startup」,而 VC 們一看到是基地在香港的初創就不會投。VC…
與一位香港初創聊天,他說跟一位 VC 聊香港的初創融資環境,令他覺得香港初創環境已死,香港政府只會投資在 「star up」 而非 「startup」,而 VC 們一看到是基地在香港的初創就不會投。VC 怎看,是它的商業決定,它們投不投香港初創,自有它的道理及計算,初創投資從來不是、亦不應是慈善。但港府政策就不同,它用的是公帑,如果政府要以商業運作其初創投資,就應該像其他地方政府以主權基金的方式去營運 (如何變得政治正確就不是我能力範圍了,香港從來不缺的就是律師)。
「讓一部份初創先成功起來」,一直就是港府沒有明確說明的政策方針,雖然它從來沒有用這句,但在香港的絕大部份的初創對此早已心有靈犀。心水清的朋友們已知,我是借用了鄧小平同志的名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本篇不是在討論此政策的成效,事實上,大家對此政策的成效,亦應該早有自己的想法。
我質疑的是由一班對初創毫無理解的官員 (至少他們至今沒有往績證明他們理解),以公帑去執行「讓一部份初創先成功起來」這政策,是否目前最好的政策。初創是九死一生,但被自然淘汰是一件事,被港府間接逼死又是另一件事,因為港府壟斷資源,尤其是政策資源,一旦對資源分配沒有效率 (這在多方面都已證明了) ,就會出現該死的不死,不該死的就快死的情況,至少,這情況出現的概率,比港府什麽都不做的情況更高。
對港府這種初創產業的態度,我當然不感到意外。而我正看到很多香港較新的初創,正在經歷我所經歷過的事,我看到部份初創開始由滿腔熱血,慢慢地被消磨。當我聽到財爺及創科局局長等的離地言論,發現他們仍在夢中未睡醒,就知香港初創環境已錯失發展的時機。
另一邊廂,當心靈脆弱時,環境又不理想,就很容易動搖或盲衝直撞。我 2013 年就以為前海以至深圳是我的出路,結果賠上了幾年時間及多年積累。這經歷令我知道,內地是大巿場,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香港初創定要留意,尤其是處事方式、思考方法及價值觀的差異,有時候是大到你難以想像,不要高估自己的適應性。
對大部份出身平凡又沒人脈的普羅香港巿民來說,若真的希望在內地大展拳腳,我建議是先去內地打工,而不是創業。至於工資待遇等的差異,是數字遊戲,自行衡量,但不能不想犧牲就有回報。
你無依無靠還去內地創業,就像餓著肚子,光著身子去撒哈拉與頂尖跑手一起參加馬拉松-肌餓?貧困?競爭?不,這些都是初創應該要面對的事,但還有一點,你以為撒哈拉只有酷熱的天氣?只有酷熱並不可怕,變幻莫測的天氣才最致命。
你既然決定創業,你定必有一些理念想伸張,有一些現狀想改變。不要隨波逐流,不要別人說幾句甜言蜜語,就一窩蜂把頭栽進去。我創業九年的經歷告訴我,越是大鑼大鼓的號召,你越要小心-尤其你已餓著肚子光著身子。
草根香港創業家已面對太多風險,你還有多少本錢去承受更多不可抗力的風險?不要老跟著別人的旋律起舞,別人練了廿年才做到一字馬,你有沒有這功底?別人起跳時有別人的膊頭做踏腳石,你又有沒有這支援?
香港初創開始意識到不能靠政府,要自救。我要先澄清一下,我是優勝劣敗的堅定信奉者,要靠支持才搞的初創,就由它們死吧。我認為初創聯合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我不喜歡「自救」這想法,大家都毋須別人救助,若說香港初創環境惡劣,這正正是好機會,不是說有危就有機嗎 ?這句我認為還是正確的-若你能認清真正的危險在哪裡 。
你別管港府是支持 star up 還是 startup,這不是你的現在能管的事,你就用自己雙手成為 star up!抱歉這不是雞湯,這是你惟一的選擇。香港創業家,面對外在環境,面對不同的人與事,要聽其言,觀其行;既要適時妥協,又要懂得說不;既要有改變現狀的霸氣,又要具備堅強的求生意志;認清自己的相對優勢,選對賽道,甚至是自建賽道。這就是草根創業好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