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想法

Share this post

User's avatar
Terence 想法
比特幣平均成本法的一些場景分析

比特幣平均成本法的一些場景分析

我以前說過,平均成本法難以執行,因為它違反人性。不過,若我們多用實際數字分析,自己心裡有底,或許可以令我們更易執行。我用了一些歷史數據來做了幾套不同的場景分析,與大家分享。

Terence Lam's avatar
Terence Lam
Jun 15, 2023
∙ Paid
39

Share this post

User's avatar
Terence 想法
比特幣平均成本法的一些場景分析
4
Share

我們應該如何看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是一種講求紀律的被動投資法,優點是不用猜測市場短期走勢,缺點是它有違人的一些本性,這又何解?對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有興趣的人,已是少數有前瞻性或具較強風險胃納的人,願意冒險的個性,令他們未必有足夠耐性、紀律及決心去長期執行平均成本法,例如要走完一次比特幣挖礦奬勵減半週期 (即四年),他們可能覺得太長久了 (幣圈一天,人間十年嘛)。他們亦未必知道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平均成本法真正的賣點,這又會削弱他們執行平均成本法的動機 - 很多人都不想悶悶地贏,而是心思思想挑戰市場,time the market。

Just-hodl GIFs - Get the best GIF on GIPHY

無論是股市還是幣市,不少 KOL 都會建議用平均成本法來投資,說穿了,是因為這建議不會被罵 - 這建議成效與使用者的個人紀律有關,對 KOL 實在是恩物,因為這是差不多永遠不會錯的建議。

不妨用歷史數據做一些場景分析,加強對平均成本法的理解,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往哪而去,這樣能加強自己的執行力,亦能嘗試改進一些做法。


新新手教學 (如已知道甚麽叫平均成本法,可直接跳過)

先給些新新手教學,平均成本法 (dollar cost average, “DCA”),即固定時間 (例如每月,每週或每日) 作固定金額 (例如 $100) 投資於一項資產 (例如比特幣)。為何要這樣做?先想想若不是這樣做,一個入門新手想買比特幣是怎樣?就是儲舊錢,然後看比特幣的價格走勢,估計甚麽價位夠低 (自己覺得),然後就去買,對不?

若用 DCA,就是定時定額去收集,例如每星期一就用 $100 買比特幣,若當時幣價是 $10,000, 就是買 0.01 個比特幣;然後下個星期一又是用 $100,如比特幣跌至 $8,000, 就是買 0.0125 個比特幣;再下個星期一幣價又回升至 $12,500, 就是買 0.008 個比特幣。簡而言之,因為投入的金額是固定,所以幣價較高時買進的數量就會少些,幣價較低時買進的數量就會多些。

DCA 是一種被動的投資法 - 你只需要定進行的頻率 (例如每星期一) 及金額 (例如每次 $100),你就不用理會比特幣是升是跌,像儲蓄般去慢慢儲比特幣,所以這適合一些覺得自己不能或不想預測幣價走勢,不想花時間研究及執行交易策略,而又對比特幣長期有信心的人。


以下我會用比特幣歷史數據來展示幾個不同場景,希望令大家有更多角度思考平均成本法。我是導出截至 2023 年 6 月 12 日在 CoinGecko 的比特幣價格數據,最早能提供的是 2013 年 4 月 28 日,即它大概有十年的數據,非常夠用了。

還是再給新新手一些概念,若由 2023 年 5 月 14 日起每天用 $100 買比特幣,假設買入價是用 CoinGecko 所示的收市價,那麽至 2023 年 6 月 12 日就是進行了 30 天,用了合共 $3,000,累計購入了 0.11159384 個比特幣,平均成本價是 $26,883:

如果是從 2022 年 6 月 12 日開始進行一年又怎樣呢?

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Terence Lam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

Share